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概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机构设置
科室工作职责
新闻动态
招生工作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港澳台硕、博士招生
硕士推免生接收
培养与教学
教务管理
学籍管理
培养方案
学位工作
学位授权点
学位管理
导师信息
学位点建设
下载专区
管理文件
招生工作
培养与教学
学位工作
通知公告
办事指南
学校首页
学位工作
学位授权点
学位管理
导师信息
学位点建设
导师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位工作
>>
导师信息
>> 正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学术学位型-中药学)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5日 14:34 作者: 来源: 点击:
博士生导师简介
(学术学位型-中药学)
按照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代码顺序排列
黄必胜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矿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中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中药、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并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20余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及参编著作、教材15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医药拉丁语》《医药文献检索》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hbsh1963@163.com
张国军
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院长。199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武汉大学、德国Institute of Photonic Technology Jena及日本早稻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任讲师、副教授。2006-2011年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任副教授。2011年7月回国后,组建纳米生物传感中心,一直从事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在疾病诊断及中医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及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在
Nano Letters、
ACS Nano、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和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100多篇科研论文。主编或参编中英文教材和论著8部,获国际及国内专利8项。2014年获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入选第二届湖北省“荆楚好老师”,2019年入选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2021 年入选“全球顶尖前 10 万科学家排名”,在全国检验医学专业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中排名第2,2022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2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zhanggj@hbtcm.edu.cn
刘洪涛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所所长,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湖北中医药大学“杏林英才专项计划”领军人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无菌动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湖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组分的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及其在营养代谢疾病中的药效分子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中医药资源,进行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及大健康产品的开发专家。迄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一区论文2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7项(授权8项),出版专著4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科技厅专项、武汉市科技局应用基础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近20项,累积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与作用机制研究
邮箱:hongtaoliu@hbtcm.edu.cn
刘大会
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本硕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中药生态农业研究。系国家青年岐黄学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任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7)委员,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执行专家组成员、江南区区长),科技部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湖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科学家,湖北省中药材产业链专家组成员等社会职务。
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文章逾5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专著4部,制订中药材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50余项,地方标准10余项。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省重大科技攻关、大中型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各类课题30余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liudahui2023@163.com
刘义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员,湖北中医药大学“杏林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资源遗传和品质评价、中药多组学研究、药妆产品研发与应用工作,迄今为止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左右,发表各类科研论文70多篇,参编中英文专著6部,英文专著章节2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9项。相关成果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5)、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2)和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各1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liuyifei@hbtcm.edu.cn
郑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中药学特色专业负责人,省中药发掘与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首席负责人,省中青年知名中医,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兼任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主任委员、省药学会和武汉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从事中药制剂及新技术、新剂型、新材料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荣获省级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19部。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邮箱:zgh1227@sina.com
刘艳菊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炮制学科带头人。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网评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科技部项目4项,国家中管局等及省局级项目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及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制定国家及省级中药饮片标准20项。主编专著2部,《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专论》规划教材副主编, 参编教材及标准20余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SCI30余篇。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工艺原理与质量控制研究
邮箱:lyj1965954@hbtcm.edu.cn
游秋云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校级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药学(一级学科)带头人,药学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会评专家,《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学术期刊常委等。现从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的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理学及中药药性理论与作用机理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等各类13项,副主编“十四五”全国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专著《本草纲目新编》,参编《药理学》等9部,获湖北中医药大学“十四五”优秀学科团队“游秋云教授团队”建设项目、湖北中医药大学ESI前1%学科创建专项项目。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与作用机理研究
邮箱:
youqiuyun@126.com
余坤
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主任,兼任高等学校
《药用植物学》课程联盟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级别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鉴定科研成果1项,制定中药材团体标准4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yukun_hbtcm@163.com
邱振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师、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团队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毒理学会理事、湖北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获批纵向经费总计100余万元;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企合作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高水平论文14篇。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与作用机理研究
邮箱:qiuz@hbtcm.edu.cn ;
whuqq@hotmail.com
李玉桃
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4年12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5年6月加入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曾先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学校“杏林英才计划”拔尖人才。近年来主要从事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在疾病诊断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将纳米技术与传统针灸针巧妙结合,研制新型纳米针灸传感针进行穴位信号分子的实时监测,为针灸治病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现为湖北省细胞外囊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传感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8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3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出版书籍3部,1部为副主编;2021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年获“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lyt2015@hbtcm.edu.cn
石召华
三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常务理事,《中药材》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及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带领团队以特色中药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的筛选、评价及机制研究,开展基于高效节能等新技术的中药活性物质的制备、改造及其表征研究,结合新型制剂技术开展中药新药、功能化妆品等健康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横向项目10余项;获新药证书、生产批文等30余项,健康产品许可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邮箱:zhshi78@hbtcm.edu.cn
熊磊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计划”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基因遗传及表达研究,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积累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及成熟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多糖和小分子的肠道代谢菌挖掘及其降解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已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此外,研究成果还在韩国举办的第15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大会(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Microbial Ecology,ISME15)上获得“Poster Award”。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与作用机制研究
邮箱:xionglei012@hbtcm.edu.cn
苟君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作为“杏林学者计划”学科带头人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工作,入选湖北省省级人才项目,省“三区”科技人才。主要以本草药效成分为研究对象,开展合成生物学、成药及功能产品的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及横向项目等10余项;以第1(含共1)作者发表在
Nature plant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Plant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国际知名杂志上SCI论文多篇;参编中文教材1本,授权发明专利3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本草合成生物学
邮箱:junbogou@163.com
刘增根
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12月作为“杏林学者计划”学科带头人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化学、药效物质基础及健康新产品开发研究。入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研究学者、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A类学者、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楚天学子、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转化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8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邮箱:3370@hbtcm.edu.cn
郭兰萍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ISO/TC249(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突出贡献奖,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岐黄学者。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兼任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调查及区划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药资源、中药农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科技部社发司“十三五”中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编制,是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专项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11部(主编或参编著作24部),获得专利及数据库软件44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2项。主持中药材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ISO国际标准3项,主持或参与建立中药团体标准300余项。
招生专业:中药学(100800)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
邮箱:glp01@126.com